在职场的会议中讨论问题,还是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想法,你都需要有良好的说服能力。
做为演讲训练初学者来说,提高演讲说服中比较难的有三个方面:
1.心里想得很好,可在台上说出来,别人不知道你讲啥(没的框架:观点+论据+总结);
2.说话啰嗦,不会围绕中心思想表达(没有思路:要讲啥,希望结果如何);
3.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,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(说话要有理有据)。
如果综合成一个问题,那就是公众演讲时,不会为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当的论据。
下面我们从实际生活中经常说到的观点与论据,详细的做为您演讲练习的素材:
说明: 论据有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。
1.事实论据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,具有直接现实性,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。所谓“事实胜于雄辩”就是这个道理。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、概括事实、统计数字、亲身经历等等。
2.道理论据 一般指那些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,断定为正确的观点,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。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(如名人名言等)。
一、立志(观点:成事在于立志) 事实论据:
1、立志多在少年,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,立志就读,昼夜不息,结果大器晚成,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2、我国明代画家王冕,少年放牛时,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。他不分昼夜地绘画,立志不移,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。
3、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,忍受奇耻大辱,给吴王夫差当奴仆。三年后,他被释放回国,立志洗雪国耻。他卧薪尝胆,发愤图强,终于打败了吴国。
道理论据: 1、鸟贵有翼,人贵有志。中国谚语 2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《论语·子罕》 3、立志无恒,终身无成。中国谚语
有志者事竟成,百二秦关终归楚;苦心人天不负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——蒲松龄
二、拼搏 (观点:勇于拼搏者成就精彩人生)
事实论据 1、贝多芬拼搏成长: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,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,肺病、关节炎、黄热病、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,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,爱情上也屡遭挫折,在这种境遇下,贝多芬发誓“要扼住生命的咽喉”。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,他的意志占了上风,在乐曲创作事业上,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。
2、司马迁写《史记》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,立志著述史书。他游历各地,阅读了大量书籍。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《史记》时,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。但他矢志不渝,忍辱负重,身受腐刑,幽而发愤,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,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——《史记》
道理论据 1、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 2、人生能有几回搏,此时不搏何时搏。——容国团 3、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——李清照
三、勤奋(观点:天才来自勤奋)
事实论据: 1、王羲之与“墨池”: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。他每天坚持练字,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。这样日复一日,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,像墨一般。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“墨池”,也叫“洗砚池”、“洗笔池”。
2、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《史记》,到60岁完成,历时18年。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、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,这部《史记》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。
3、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。他为了发明电灯,阅读了大量资料,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。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,做了几万次实验,才发明电灯。
道理论据 1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 2、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——岳飞 3、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——徐特立
四、毅力(观点:成功离不开毅力)
事实论据 1、张海迪砺志成才: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,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,身体可算弱小,可是20多年来,她学会了4门外语,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,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,并自学了针灸技术,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,作出了巨大贡献,与张海迪相比,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?
2、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,读了800多种书籍,写了上千万字笔记,游历了7个省,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,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,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,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——《本草纲目》。
3、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,历经12年的实验,不怕挫折失败,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。
道理论据 1、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。英·狄更斯 2、人要有毅力,否则将一事无成。——居里夫人 3、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,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,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。——马克思
五、逆境(观点:磨难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好的礼物)
事实论据 1.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。幼年就缺乏母爱。家庭和母亲,对他冷漠无情,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。从1819年夏天开始,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。阁楼咫尺见方。他的居所简聘寒酸,夏天热腾腾,冬天寒风嗖嗖。他没有白天,没有黑夜,没有娱乐,总是不停地写。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,以致负债累累。债务高达10万法郎。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。他对朋友说:“我经常为一点面包、蜡烛和纸张发愁。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。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。”巴尔扎克,一生勤奋写作,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。在不到20年里,他共创作91部小说。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,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。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:“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。经常不为人理解。”
2.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:塞万提斯,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。他的代表作《堂吉诃德》风行于世。被称为不朽之作。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,出身没落贵族,家庭贫寒,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。22岁参军,在与土耳其海战中,左手致残。后曾被海盗俘获,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,历尽艰辛。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,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,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,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。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《堂吉诃德》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。
3、经受磨练,方能“称王”:球王贝利成名后,有个记者采访他:“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,成为一代球王呢?”贝利回答:“不会。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。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,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,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;而他生活安逸,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,他不可能成为球王。”
道理论据: 1、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——孟子 2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,劳其体肤,曾益其所不能。 3、不经历风雨,怎么见彩虹!
提示:
经常进行以上有理有据的演讲练习,会让自己的表达有条理,更准确。
当然,这些论据适合于知识类表达性的演讲练习用,而在工作或者生活的实际中,往往是那些对自己产生真正有感触、深有体会的事例才能打动听众。